第(2/3)页 顾衡将白银填入国库,准备将此笔银两拿去给边疆的战士添置武器铠甲,还有粮草。 第一批粮草和军用物资很快便被发往北疆谢滢所在的谢家军那里,第二批出来后,被送到了驻守在西边,同波斯对军的苏濯那边。 这边,西凉见到北秦邦交了,也不甘示弱,也拿出蜀中丝绸来和南周贸易,想兑换他们的茶水以及良种。 今年因为顾衡帮助治水的原因,所以百姓们秋收颇丰,良种是往年的数倍。 乾徵帝乐呵呵地让顾衡全权负责,于是顾衡就这么又给边疆战士赚了七十万两白银。 八月十号,三国聚会结束,西凉使臣回国,呼延雅也率军回国。 乾徵帝见没有了外患,彻底安逸下来,继续沉溺在酒池肉林之间。 朝廷就成了顾衡和唐铮的战场。 现在朝廷分成了很明确的两派,一派支持顾衡肃清南周,改革复兴;一派支持唐铮,复辟旧制,恢复奴隶制度,保持原有的贵族权力。 因为秋闱过去,有不少新出来的寒门弟子大展头角,而他们又是深受顾衡感染的,所以支持顾衡的人从最开始的王易安曾广,寥寥数人增到了十几人,甚至几十人。 但是这些人大多无名无权,很快便被唐铮一派的人派到地方做小官。 美名其曰历练,实则贬谪。 但这正是顾衡需要的——他要建立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来扩充顾家军的规模,所以唐铮此举正合他意。 京城这些老骨头,有他来对付便可以了,那些心怀壮志的孩子,应当去他乡大展手脚。 等到多年以后,唐铮一派发现自己当年这一举非但没有削弱顾衡的势力,反而还变相地帮他扩大了,纷纷后悔不已。 但那时候已经大局将定,他们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。 八月十四,一封从北疆八百里加急传回来的军书到了朝廷,引起轩然大波。 西夏要发兵南下,攻打南周了。 原来,多年前靖康之变时,从南周分离出去的不仅有西凉,还有西夏。 西夏夹在西凉,南周,北秦,还有突厥之间,是一个弹指间就可以抹去的弹丸小国——但就是这么个弹丸小国,抢走了四国必争的兵家重地,并死死守了这么多年。 可以说,西夏是一块肥肉,四国嘴馋,但谁都打不下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