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七十章 前因后果(上)-《主神在校园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以当初的苏佑国没有任何援军,以孤军之姿,面对数万,并且必然数量还会不断攀升的贼寇,没有退却。

    对于某些将领而言,对于那种必赢的仗,是不屑开打的。

    所谓上兵伐谋,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,那对己方的士气绝对是极大的提升,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敌人其他兵力的士气,此消彼长之下,能得到的,那可是对于其他战役来说极大的好处。

    目光狭隘的,自然只看到了一城一地的得失,可身为将领,自然得知道,一场战争的胜利,牵连着的,是诸多方面的因素,不是说谁死了,攻占了什么地方,就能够说胜利的。

    所以,对于苏佑国那千把号人,那些贼寇是不愿意直接开打的,毕竟赢是能赢,可若是自己还会因此造成损失的话,那这一仗,除了能占领这一座城池之外,并没有其他意义。

    故而那些在开打之前的劝降套路,纵观华夏数千年的战争史的话,就会发现这样的路数,从未缺席过。

    虽然苏佑国身为能力者,虽然当时的武器还不是那么先进,这重点是敌人人多啊。

    纵使是苏夜,回到当初那个年代,只带着千把号人,都不可能说能扭转敌人数以万计的战局。

    可既然苏佑国明知道会输,依

    旧还是带着人来守城。

    打仗啊,又不是打架,若是输了赔上的,可就是性命了。

    连生死都已经置之度外,那又怎么可能接受什么劝降呢?

    当时,那些贼寇的头目,名叫正木亮介,可以说是熟读华夏兵法,又是一名境界与天赋极高的能力者。

    在知道领兵守城的人是苏佑国,并且除了苏佑国之外,都不是什么高手后,便提出了与苏佑国比武的提议。

    当然,胜负的赌注,也不是什么说正木亮介输了就撤兵什么的。

    要真是那样的话,就未免太过扯淡了一些。

    又不是封建时代的皇帝,自然是没办法拿胜利做赌注的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